任何热点话题都有沉寂的时候,《当代》1983年第一期和林为民的那篇《我们的文学创作需要百花齐放》所引发的讨论和轰动在经过最开始的烈火烹油之后,逐渐走向平息,但带来的影响和效果是持久的。
第一期的销量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突破了180万册,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平缓的速度增加着,预计突破200万册只是时间问题。
编辑部的祝昌盛周末无聊,好奇的蹲在一个书报摊旁,就想看看像这样一个书报摊一天究竟能卖出去多少《当代》。
他蹲了一天得到了一个数字,14本。
而像这样的书报摊在燕京市有近百个,也就是说,光是燕京市的书报摊每天就可以销售出一两千本《当代》,更别提还有书店和邮局这样地方。
祝昌盛知道燕京作为首都,文化受众肯定是要比其他地方多那么一些的,但即便是这样也很恐怖了,这只是一个城市而已。
祝昌盛还观察到了一个现象,那就是买杂志的基本以年轻人居多,快到傍晚的时候祝昌盛瞧见有个男生买了好几本《当代》。
他好奇的追了上去,“同志,你买这么多《当代》干什么?”
男生警惕的问道:“你是干什么的?”
祝昌盛笑了笑,掏出了自己的工作证,自我介绍了一番。
男生的态度顿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,热情的解释道:“我这书给读书角准备的。”
“哦,原来是帮班级采购。”
男生道:“不是帮班级采购,我是买了杂志捐给班级的读书角。”
《当代》的定价可不便宜,一块钱呢。
小伙子张口就说要捐,啥家庭啊!
细聊了聊,祝昌盛才知道原来原来小伙子叫张建军,一直很喜欢林为民的,这一期的《当代》他实际上早就已经买过,也看过了。
现在刚上大学,最近开学了,他买这些《当代》纯粹是为了支持林为民,他打算把这几本《当代》捐给他们系里几个班级的读书角,让大家都能看到《当代》。
祝昌盛了解完内情,一时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张建军的这种行为,只能笑着夸奖道:“同学,你真是有心了!”
张建军道:“都是为了支持《当代》和林老师。我们读书会的同学们都特别认同林老师在《文艺报》上写的那篇文章,文学就不应该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,新时代的文学创作就要有新时代的样子,整天抱着自己那些破规矩,迟早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。就那帮老……学究,还有脸批评林老师,林老师对文坛的贡献比他们多多了……”
祝昌盛算是看明白了,这个张建军真就是林为民的狂热读者,三句话不离林为民,他显然是对最近的大讨论当中对林为民的批评声很是不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