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速读谷

菜单

任得敬死死抓着杨沅的手,几乎要站立不稳了。

洛承安被反绑着双手,静静地看着他们,脸上渐渐涌出古怪的神气。

“原来……你们也是我‘继嗣堂’的后人。你们是哪一支的?显宗还是隐宗后人?”

任得敬还陷在巨大的恐惧当中不能自拔,杨沅却扭过脸儿去,奇怪地看了洛承安一眼。

洛承安微微一笑:“不必掩饰了。外人不会知道这条蹀躞带的来历,也不会如此看重它。”

杨沅目光一闪,道:“难道,你也知道它的来历?”

洛承安听杨沅说了一个“也”字,顿时心中一宽。

杨沅和任得敬,果然是我继嗣堂后人。

我继嗣堂果然了不起啊,他们两个一个在西夏成了皇上皇,一个在大宋成了无冕之王。

我继嗣堂果然是人才济济。

洛承安忍不住自得地道:“当然知道,这是我们隐宗宗主的信物。

隐宗宗主身份不显,宗内弟子见到他时,全凭这条蹀躞带辨认其人。

这条蹀躞带世上无双,伪造不了,是最好的宗主信物。”

这条蹀躞带竟然是继嗣堂隐宗宗主的信物?

杨沅急急思索着,扬了扬手中蹀躞带,问道:“蹀躞带正前方那块玉石不见了,你可知道原因?”

洛承安眉头一皱:“你不知道这桩秘辛?”

杨沅毫不迟疑,坦率地道:“不知道,很多往事,未必每个人都知道。”

杨沅如此坦诚,反而打消了洛承安的疑虑。

洛承安苦笑道:“不错,时至今日,就连继嗣堂这个名字,也少有人知道了。”

他似乎陷入了回忆,许久,才缓缓道:“我继嗣堂,是五姓七望和关陇八家中一些巨室豪门联手建立。

所以门下多有巨室豪门子弟,其中卢氏,曾长期把持大权。”

这时,任得敬也冷静下来,他知道洛承安说的是关于这条蹀躞带的来历,因此也定下心神,认真听着。

洛承安道:“大唐末年,我继嗣堂时任显隐二宗宗主的两位人杰,预判出将天下大乱。

为了确保继嗣堂能安然度过这场大劫,所以穷尽所能,搜罗了大量财富,封藏在天水一处山中。”

“许多年后,宋国初立,天下渐渐平稳。我继嗣堂幸存后人,曾经到天水寻宝,想以库中宝藏重新建立继嗣堂势力。”

“可惜,其中一伙人却包藏祸心,想独占这笔财富。

这伙人中有两兄弟,一个叫卢九死,一个叫卢一生,他们惯于借刀杀人,挑拨离间……”

说起往事,洛承安不免唏嘘。

本来,那是“继嗣堂”重建的绝好机会。

如果那个时候继嗣堂能起出大量财富,再加上他们的合理运用,就可以寄生在宋朝这个新兴王朝身上,重新诞生世家门阀,依旧作威作福,幕后操纵一切。

可惜,错过了这个机会,让大宋建立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前朝的政治制度,科举之制也得以真正的贯彻实施,世家从此失去了存在的土壤。

上一页目录下一页

相关小说全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