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1章 收网
“上位,事情有些不太好了,那国债,可……可能按期还不上了……”
“咋回事?不是说最早的一批夏税,六月十五就能到吗?
咋现在就变成不能如约偿还国债了?
咱记得今年也没咋遭灾,称得上一声风调雨顺吧?”
朱元璋的脸瞬间就阴沉了下去,连带着武英殿内的气温,似乎都随之降低了几度。
胡惟庸变得更加小心了,目光都不敢有丝毫的乱瞥。
“上位,各地确实没怎么遭灾。
可……可这次的夏税征收就是慢。
臣已经派遣了专门的人,到就近的苏州,常州这些地方去催了。
去的人也传来了消息,夏税的征收确实是进行。
也没见哪里有问题,就是这里稍微慢一点,那里出现点小问题。
本来这些都不是什么事,属于正常情况,可都凑到一块后,就变成这样了。
按照这么下去,夏税入京肯定会大大延迟……”
胡惟庸越说声音越小。
“就找不到什么犯错的人立立威?”
朱元璋的声音里带着不悦。
“上位,这……还真没找到,那些地方的官员,全都老老实实的按照规定办事。
不仅是苏州,常州这些就近的地方如此,臣在发现了这个情况下,立刻派人朝着更远处的地方查看,也都是一样的情况。
臣这里接连下命令进行催促,派专人下去也不行。
收税的速度还是提不起来……”
“你这个丞相是咋当的?收个税都收不上?
你这个丞相说的话,都能被人当屁给放了?
之前那么多年,就没见有问题,偏偏就今年手里钱财有点不够用,还发国债借钱了,就变成这个样子了?
是下面的人不听话,还是你小胡故意在这节骨眼上,要给咱闹出点事端来?”
朱元璋把两只手揣进了袖子里,斜着眼打量胡惟庸。
熟悉皇帝的人都知道,这说明皇帝已经很生气了。
“上位,真不是臣不尽心尽力,是臣……臣无能,这些地方上的众多官员,根本不听臣这个丞相的。
他们真正听的,是……是韩国公的话。”
胡惟庸把牙暗自一咬,说出了这样一番话。
“臣这些年来,说是中书省的右丞相,可这个丞相做的着实憋屈。
韩国公虽早就不当丞相了,可真正的大权,都在他手里握着。
众多官员都还是听他的。
韩国公的话,比圣旨都好用,他让咋干,那些官员们就咋干。
臣这个丞相说的根本就不算。”
胡惟庸一脸羞愧,又带着委屈的说出诛心之语。
李善长的话比圣旨都好用,这句话杀伤力,可太大了!
将皇帝边上站着的太子朱标,都给听的神色巨变。
而朱元璋也把拢在袖中的双手按在桌子上,身子前倾,面色严肃的盯住了胡惟庸。
像是一头处在暴怒边缘的猛虎,压迫感十足!
“你说的都是真的?”
胡惟庸像是豁出去了一样,抬起头来,红着眼睛望着朱元璋,一脸委屈的道:“上位,臣所言句句属实。
臣愧对上位厚爱。
执掌中书省这么长时间,也没能将丞相的权力给收回来。
以至于在这等时候,眼睁睁的看着上位被人那般欺辱,却无能为力。
臣无能,臣不敢也不能再做丞相了……”
胡惟庸说着,竟当着朱元璋和太子朱标的面,把帽子摘了下来,跪在地上,流泪不止。
朱元璋暗赞了一声胡惟庸好演技,面上神色却显得冰冷和不耐起来。
“给咱爬起来,把帽子带回去!把眼泪给擦干了!
一个大男人,一个丞相,也在这里婆婆妈妈,哭哭啼啼,算个啥逑本事?
记住了,你小胡才是咱任命的丞相!中书省如今是由你来执掌的!
这事咱知道了,把眼泪鼻涕擦干净了赶紧滚!少它娘的在这里丢人现眼!”
胡惟庸忙用袍袖,在脸上胡乱的抹了一把。
“上位教训的是,臣谨记上位教诲。
必然紧紧跟随上位步伐,和那些故意与朝廷作对,与上位作对之人斗争到底!”
说罢之后,红着眼睛从武英殿这里离去。
甚至于能让人看到,不成功便成仁的决然……
“胡相也是难,但还算忠心,最起码能做事。”
胡惟庸离开之后,朱标带着一些感慨出声。
他能看的出来,胡惟庸前来说这些话,固然目的不纯,有想要趁机在父皇这里好好给李善长上上眼药,让父皇对李善长动手,他好趁机收回丞相权力的用意。
但胡惟庸可以找到机会这般做,还不是因为李善长太过于张狂跋扈。
真的干出来了这等,置家国大事于不顾,带领地方众官员,以国家利益来胁迫父皇的举措?
别管这里面有多少公心,又有多少私心,胡惟庸这个时候,是坚定的和父皇站在一起,来对行李善长的。
这就很难得了。
听了朱标的话,朱元璋摇了摇头:“标儿,你这话不全对,不要被胡惟庸给迷惑了。
咱们这胡相可不简单,心思阴沉着的呢!
别看这会又是痛哭流涕,又是仇大苦深,又是在这里给咱们表忠心。
可到了后面,咱这里真对天下官员动手时,这家伙绝对会反水,会站在百官那里,带头和咱对着干!”
朱标闻言愣了一下,带着一些难以置信。
“父皇,这……应该不会吧?胡相哪里有这般大的胆子?”
“标儿,胡相的胆子可大了去了。
只不过现在李善长还在上面压着,他还未拿到实权而已。
要是拿到了实权,也会立刻变得不一样。
有句话叫做酒壮怂人胆,丞相的位置,可比酒更能给人壮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