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1章 队长之战!读秒绝杀!苏亚雷斯:胜利在前方招手!【求订阅】
在贝斯沃特中国人主场6球狂屠女王公园巡游者的同时,英超第5轮也落下了帷幕。
这一轮的焦点战就是曼联主场迎战切尔西。
博阿斯执教下的蓝军迎来了首次大考。
结果,弗格森在老特拉福德球场,很好地给博阿斯上了一课。
两支球队都在周三参加了欧联杯的比赛。
尽管双方都没打算在欧联杯中尽力,但球队还是进行了适当的轮换和调整。
弗格森更是在主场排出了442阵型。
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。
前面是埃尔德南德斯和鲁尼的双前锋组合。
中场则是阿什利·扬丶德罗西丶弗莱彻和纳尼的组合。
从整场比赛的表现来看,曼联的这套中场除了凸显出一个快,没有任何的技战术优势。
但就是这个快,凸显出了老将当道的切尔西的慢,在上半场就直接把切尔西给打残了。
凭藉着阿什利·扬丶纳尼和鲁尼的进球,上半场曼联就3球领先。
虽说后来埃托奥为切尔西扳回一球,但在第56分钟,鲁尼又罚进了一个点球。
最终是曼联4比1主场大破切尔西。
杨诚在踢完女王公园巡游者之后,特地跟教练组一起看了这场比赛的直播。
随后,他还特地让技术团队,把这场比赛剪成了集锦,放到了赛后的教练组会议,以及一线队的战术复盘会议上去分析。
杨诚认为,这场比赛其实从某种程度上,体现了弗格森思想观念的一种转变。
「你们看,曼联的中场几乎没有任何优势。」
「他们真正好的传球手都没出场,胡安·马塔丶卡里克和吉格斯,全都被雪藏了。」
吉格斯因为夏季闹得沸沸扬扬的弟媳门事件,现在是非常低调。
「切尔西在中场反而占据了优势,而且还有斯内德丶阿内尔卡和埃托奥这样的球员在前场。」
「但这是从场面上看。」
「如果结合数据,中场不占优势的曼联,控球率达到了56.5%,反而占尽了优势。」
「但切尔西创造出了22次射门,曼联只有14次。」
单纯从杨诚所列出的这些数据来看,都是非常矛盾的。
中场不占优势,却能够拿到比对手多出13个点的控球率。
多了13个点的控球率的情况下,射门次数反而少了8次。
这不是很矛盾吗?
其实,也不见得就是矛盾!
因为博阿斯就没想要控球率,他想要把球权交给曼联,让曼联来控球,切尔西去抢。
抢下来之后再打快速反击。
所以蓝军要提速。
这场比赛连德罗巴都没上。
但问题就恰恰出在这里。
蓝军的慢是显而易见的。
中场的米克尔比较慢,兰帕德丶特里丶阿什利·科尔等人,年龄都不小了。
弗格森这场比赛的策略确实很清楚,就是打快。
以快制敌。
其他所有的地方不占优势都无所谓,只要我的反击够快,就能威胁到你的球门。
射门次数少?
没事,我效率高!
杨诚故意留出一些时间,让所有的球员和教练们都好好想一想这里面的逻辑。
「在我的印象里面,弗格森一直都是一个战术嗅觉极为敏锐的人。」
「他要组建新曼联,那就一定是最能符合当下时代战术潮流趋势的。」
「他选择的是快节奏攻防转换,全面提速,再提速!」
「但曼联这套打法,我们不提倡。」
「因为一旦他们的这种快打不出效果,他们就没办法了。」
「所以,我们还是要继续抓中场,只要中场继续保持优势,我们照样可以打快。」
「事实上,我们一直都是欧洲足坛最快的球队。」
「一旦快没打出效果,我们就发挥中场的优势,重新组织。」
杨诚说的就是未来几年的技战术的趋势。
他需要给所有人,包括球员,包括教练,都凝聚出一个共识。
「但我今天更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,你们可以想一想,在这样一个大趋势下,球员会发生什麽样的变化?」
杨诚把自己这个核心问题抛给了球员和教练们。
这是他引导球员和助手们去思考的一种方式。
在场的球员和教练都并不陌生,也都真的在思考。
「过去,我们常说,经典的中场组合,例如AC米兰,皮尔洛负责组织和传球,加图索负责抢球;在利物浦,哈维·阿隆索负责组织和传球,马斯切拉诺负责抢球……」
杨诚这话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。
这是全世界都公认的经典组合。
「但现在,我可以告诉你们,当主流战术对攻防转换节奏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,越来越快的情况下,所有的人,不管是前场丶中场还是后场球员,都必须要让自己变得更加全面。」
「甚至是极其全面!」
「每个人的优势都一定是建立在足够全面的基础上的!」
「以前,你皮尔洛的防守不行,没事,我给你配一个加图索。」
「但以后呢?」
「不好意思,就算你是皮尔洛,你都得给我像加图索一样去抢。」
「做不到?那就换人!」
为什麽会这样?
因为当皮尔洛和加图索是两个人的时候,他们是需要合作的。
可如果是一个人,他就能够单独完成两个人的工作,效率就提高了。
也许有人会说了,这不很扯吗?
足球不就是要协作的吗?
对,但我让皮尔洛同时干了加图索的工作,我不就不需要加图索了?
我可以把加图索换成卡卡,我不就同时拥有两个卡卡?
类似这样的逻辑,其实还有很多。
例如,在巴萨,布斯克茨就是一个人要干两个人的活。
所以,巴萨的防守很依赖于中前场的逼抢和压迫。
杨诚就觉得,布斯克茨如果到了英超,干不好这个位置。
反倒是像马蒂奇丶哈维·马丁内斯这种,有技术有身体,能攻善守,更加合适。
这样不就可以在中场同时配备托尼·克罗斯和莫德里奇了?
其实,如果站在2024年,往回看,就一定会发现中场的这个趋势。
所有人一定要相信。
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,运动理念的进步,不管是对球员的培养,还是训练手段和训练理念,都是在不断飞跃式进步的。
培养出来的球员就一定会更强。
像马拉度纳丶罗纳尔迪尼奥这样的超级天才,当然是培养不出来的。
但对于绝大多数的球员来说,在先进科技和理念的加持下,他们的整体实力会得到飞快的发展。
这也就是为什麽,在2024年,一大堆20岁左右的球员已经表现得非常成熟。
甚至有的17岁就已经成熟得不像话,踢球也极其合理。
背后就是青训水平和训练水平的提升。
可到了球场上,球迷们可能又会发现,球员好像变得平庸了。
其实并不是。
而是因为球员更加全面的同时,对手也同样在变得全面。
一个更加全面的防守球员,肯定是要比一个更加全面的进攻球员,来得更有优势。
但在足球场上,技术丶速度和对抗等等,优势都是对比出来的。
这就好比把一个在职业赛场上踢得一无是处的年轻球员,扔到学校里,他几乎堪比马拉度纳。
既要你变得更加全面,但同时又要你把自己的优势尽可能地放大丶加强。
这对职业球员提出了全新的,同时也更高的挑战。
但这就是职业竞技的意义!
对于曼联的问题,杨诚并没有过于深入地分析。
他只是抛出了自己所想要的问题,引导球员和教练们去思考。
因为他觉得,现代足球的发展趋势使得每一个人都必须要学会思考。
就好像阿扎尔。
他这种纯天赋,完全凭感觉踢球的球员,如果是在10年前,他会大放异彩,就好像罗纳尔迪尼奥那样。
但这种凭感觉踢球的球员往往会存在一个问题。
当他们面临转型,当他们的感觉不好使的时候,他们就突然不会踢球了,状态可以直接从云端跌落到地面,甚至是跌穿地表。
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。
当然,杨诚也只能负责引导。
正所谓:师傅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。
他们能够学到多少,悟到多少,这个就不是杨诚所能够控制的了。
……
踢完英超第5轮后,周中就迎来了联赛杯的第3轮。
贝斯沃特中国人北上利兹,客场挑战利兹联。
杨诚在这场比赛里,以全部的年轻球员出战。
门将:贝戈维奇;
后防:瑞恩·伯特兰丶何塞·冯特丶孔帕尼和凯尔·沃克;
中场:博格巴丶阿隆·拉姆塞和德布劳内;
前锋:阿扎尔丶哈里·凯恩和斯特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