完全不懂。
考虑到自己不太懂娱乐圈更深层次的运行法则,胡启东觉得自己还是不要再为此浪费更多脑细胞了,于是收回目光,渐渐将注意力投在了座位正前方的大银幕上。
没一会儿,安全宣传短片和预告片串烧过后,龙标出现,电影正式开始播放。
开篇依旧是奠定电影整体基调,然后依次引出介绍几位主要角色的人设背景。
“哇哦!”
当沈倦那张被揍得鼻青脸肿、污血横流的脸蛋出现在大银幕上,引发现场迷妹一阵或是心疼或是惊讶的低呼后,胡启东也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已经凭借让大帅比毁容这事,勾起了自己的一点点小兴趣。
将帅脸遮盖后,的确能让观众暂时脱离对颜值的审视,注意到演员的演技呈现。
至少这场戏,他觉得沈倦做得很好,没有让人觉得有哪里不真实,让人出戏。
于是他愈发全神贯注地看了起来,很快便沉浸到了导演刻意营造的压抑氛围中。
陈念被魏莱持续霸凌、小北与陈念相互救赎依靠的约定、两人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、陈念受辱小北剃头、小北甘愿替陈念顶罪前的告白、两人在狱中隔窗相望
此前想象中的青春片恋爱剧情在影片中占据篇幅很小很小,甚至可以说没有。
反倒是将情绪代入进去后,难以言说的压抑感和隐隐的负罪感在向他疯狂袭来。
怎么会有这么可怜的女孩子?
虽然他在现实生活中没有遇到过和陈念有着类似悲惨经历的女孩,但他知道在这个世界的其他角落,一定存在不少!这绝不是因影视化改编而出现的单一个例!
怎么会有这么有魅力的小混混?
他现在算是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会因为一部电影、一部电视剧而喜欢上一个演员了。
因为沈倦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,足够优秀的剧情人设,搭配上不让人出戏的出色演技,的确具备拉人入坑,成为他粉丝的能力,至少胡启东就已经对他生出了些许路人好感,觉得他是名不错的演员。
这就是表演的魅力!
怎么会有这么恶毒的未成年?
魏莱是真让他恨得牙痒痒了。
明明拥有优渥的家境和美丽的外表,但干的全是些天理难容的,沟槽的事情!
这人也太踏马坏了!
胡启东越看越生气,越看越难受。
尤其是看到高潮部分,沈倦狂飙演技的那两段时,更是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。
这部电影既让人绝望,又让人心生希望。
原来喜欢一个人,真的可以为她放弃并承担所有。
胡启东从电影里看到了陈念的故事,看到了小北的故事,看到了魏莱的故事.
但并不是每个陈念都能遇到小北,并不是每个魏莱都能被陈念亲手“解决”掉。
霸凌普遍存在,并始终存在。
校园霸凌只有零次和无数次。
我们生活在阴沟,但依然能仰望星空,可仰望却够不着才是社会的大多数。
这就是残酷的现实。
走出电影院后,胡启东思绪繁杂,心情百感交集,情绪久久不能平复下来。
沈倦为抵制校园霸凌而拍摄的公益短片作为电影彩蛋播出,无疑是很有效果的。
这使得他开始认真思考回忆自己有无霸凌过别人,或者有没有对霸凌行为视而不见,冷眼旁观。
答案无疑是肯定的。
胡启东相信世界上99.99%的人都亲身经历或见证过各种形式层面上的校园霸凌,而其中99.98%的人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,成为了校园霸凌的帮凶。
他就是其中一员。
当然了,过多纠结于这种人性问题没有任何意义,因为趋利避害是人类本能。
在火没烧到自己身上之前,任何人为了保全自身而保持沉默都是极其合理的。
但作为已经结束中学时光的准大一新生,他还是想为自己那些后辈做些什么。
正如伟大领袖切格瓦拉说得那样:
我们走后,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,会提高你们的工资,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,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,而是因为我们来过。
既然校园霸凌无法根治,那么就通过各种手段尽可能地延缓减轻这一社会症结!
他从始至终都知道自己没有成为领袖的能力和觉悟,但他愿意加入由别人掀起的浪潮,成为他们的一份子,为路径正确、方向无误的集体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。
虽说这个年纪的小青年最容易被煽动被蛊惑,成为别人达成个人目的的工具。
但他们心甘情愿。
因为他们知道这是正确的事情。
而对的事情,就该去做。
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!
人在年轻时,总是偏向理想主义,对未来充满希望,坚信一切都能往好的方向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