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状,江文清了清嗓子,着重在语调方面下功夫。
“再来!”
浑厚粗犷的嗓音令气氛已经凝滞的片场生出一丝波动,也在老赵的心里漾起一阵涟漪。
望着老赵开始闭眼深呼吸,重新振作,主动的进行调整。
三幅墨镜默契的对视一眼,不着痕迹的微微点头。
“咔。”
“继续。”
再次放下大喇叭,见众人开始忙碌准备,没有多余的精力分心同时也不敢看向监视器这边。
甄杰诚偏过脑袋看向江文和王佳卫,
“王哥,江哥,我觉得再拍个一遍就差不多了,今天就可以结束了,你们觉得呢?”
“嗯,的确可以收手了。”王佳卫点点头。
“杰诚,老王,怎么说?”江文算是看明白了,对比这两位:一个深耕易耨,经验丰富;一个后来居上,奇思妙想。自己那点儿熬鹰手法实在是过于粗糙,完全没有技术可言。索性也不端着,选择不耻下问,“这里头有什么说法没?”
“第一,适可而止,让老赵还能剩点儿精力。”甄杰诚回道。
“第二,需要在第一条的基础上。”王佳卫插进话,望向甄杰诚,满眼都是[●--●]!
语气中充斥着对知己的认同,心有灵犀以及此行不虚的喜悦。
“举个例子,一个人不小心踩到了毒蛇,但是及时躲开了被咬,你说他什么时候最害怕?”
“后怕?”江文回答道。
“对,就是后怕!”王佳卫点点头,“适可而止,是让老赵有足够的精力去回味杰诚给他准备的留白。”
“而放到这部戏里,除了反思总结外还有另一点关键。”
“就是让老赵晚上睡觉时,越想越慌,越琢磨越无助。夜深人静会放大情绪的肆虐,而这份情绪恰恰匹配了角色的需要。”
说到这里,王佳卫竖起大拇指,
“杰诚,这才半年时间,没想到你除了动静结合外又实践总结出了新的方法论。最重要的,还是灵活运用,因地制宜!这可太难得了!”
“王哥,你过奖了。”
“不不不,老王没过奖!”江文凑近脑袋,“对了杰诚,你打算明天什么时候展示一下动静结合?”
“明天?”甄杰诚摇了摇头,“不不不,就今天,就下一条。”
“今天?下一条?”江文瞪大眼睛,“等等,刚刚不是说下一条拍完就收摊”
一愣,下一秒,破口大骂,
“屮!你丫心眼儿真脏!”
“喷完就收工,你这是没打算让老赵今晚好过啊!”
只要一想到待会儿老赵被喷的急头白脸却没有下文,就这么被半吊着不上不下。江文稍稍代入,便不由的一个哆嗦。
却不料,身旁的王佳卫激动扶了扶墨镜,再次伸出大拇指,
“动静结合还能这么用?”
“收工前的动,结合夜深独处的静,不仅达到了‘动’应该有的功能性,还进一步强化了第二条的效果。”
“妙啊!”
“杰诚,猴赛雷啊!”
“咔。”
咔声如约而至,老赵小心翼翼的抬起眼睑,习惯性的用视野余光往监视器后喵了一眼,然后等待着“继续”二字。
却不料,中间的墨镜并没有接着开口,而是站起身,走出监视器,向自己走来。
步伐很慢,老赵只觉得自己的心跳频率仿佛也将随之共振。
步伐开始提速,心跳也随之加快。
直到脚步停在身前,心跳骤然为之一滞。
“老哥,辛苦了!”
并非是预想中的狂风骤雨,而是意料之外的儒雅随和。
“虽说今天一条也没拍完,但您千万不要有压力。”
“虽说小品舞台出强人,您更是有口皆碑的小品王。但”语气一顿,语调拉长,“但您也没必要拿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。”
甄杰诚摘下墨镜,笑容愈发灿烂,语调愈发温和,拍了拍老赵的肩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