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所周知,开机第一条拍个简单的镜头,然后一遍过,取个好兆头。
《时间里的父亲》也是这样,第一条便是电影的开幕镜头:得知父亲骂走护工后,仓促赶来的女儿。
马路,阳光。
花坛里的灌木小叶榕修剪的整整齐齐。
对应着联排的公寓:白色的门柱好似挽联,黑色的阳台护栏宛若墓碑。
一条条框线由近及远,由稀疏到密集。单调且重复,仿佛迷宫一般。
江雯丽背着挎包,伴随着“action”响起,淡定的迈开脚步,走向镜头。
脑海里已经在研究接下来和老赵的对手戏了。
下一条该怎么调整微表情,拿捏怎样的语调与节奏。
在表演难度基本集中在“父亲”角色的前提下,如果自己出了差错,那可就太丢脸了。
作为导演的学姐;作为北影表演系出身但授课中戏的老师;作为业内实力派女演员的代表之一。
江雯丽不允许自己出“洋相”,尤其在开机第一天。
至于现在正在拍的戏,江雯丽压根儿就没当回事儿。
走路而已,这不是有腿就行?
但凡学过基础的形体课,但凡没崴没摔没走偏,就不存在“咔”的可能
“咔。”
甄杰诚提起大喇叭,不再是最高档位,也不再扯着嗓子吼,亦或压抑着怒气的威严。
简简单单,风轻云淡。
平静如墨镜的镜面,不掺杂哪怕一丝情绪。
“走的味道不对,再来。”
只点明错误的位置,先不解释错误的原因。
这是甄杰诚与王佳卫在《一代宗师》剧组碰撞出的思想火花,最新归纳总结的效率熬鹰大法。
从原版的让演员自己去悟,到修订版的先让演员明白往什么方向悟。
待其悟的久了,各种尝试都撞了南墙后,再去点拨才会有奇效。同时演员在“撞南墙”的过程中,各种错误的思考也并非是无用功,会让他更深入的理解剧本,为后续戏份的拍摄提供便利。
关于这一点,彼时甄杰诚的一句比喻赢得了王佳卫的交口称赞。
“数学界有一句话:归根结底,数学的终极奥义不过是试错罢了。不论是学习还是研究,试错都是掌握知识与攻克难题的必要条件,而非充分条件。”
当然,如果演员不等到导演去点拨便自己悟出来了,那便再好不过了!
甄杰诚与王佳卫都无比期待这一幕的发生。
毕竟投资电影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。
省一点,是一点嘛!
“咔?”
江雯丽一时没有反应过来,又走了几步,见鲍德熹已经放下了摄影机,这才确定自己不是在幻听。
为什么咔?
我走错了?路线没有配合好镜头?
等等,走的味道不对?
走路还有味道?脚丫子的味道吗?
一个又一个问号于心头涌起,充斥脑海,弥漫眼球。
江雯丽呆愣在原地,不知所措的朝监视器的方向望去。
但入眼的仅仅只是一副墨镜。
很想问,却又不好意思问出口。
一方面:自己作为从业二十来年的科班,却在片场询问导演该怎么走路。
片场其他人怎么看自己?
传出去,同行和观众怎么看自己?
母校的学弟学妹怎么想?传达室大爷的鹦鹉又会怎么编排?
另一方面:监视器后的墨镜满脸都是生人勿近,就差把“谢绝打扰”写在镜面上了。
江雯丽下意识的想起了自己带的班级里学生们私底下流传的“秘籍”——由学长邓朝贡献的“甄导鼓励语录”。
这么简单的戏,还是开机第一条,却出了差错!
杰诚应该很生气吧?
这要是去问了,不会点燃火药桶吧?
江雯丽一点儿也不觉得自己的身份与资历能在片场获得尊重。
北影赫赫有名的大喷子,喷的华表道歉,喷的金鸡整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