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速读谷

菜单

“那就请高总工给我们介绍一下翻斗雨量计了。”侯处长笑道。

这东西要说明白,还得是画图,高振东觉得自己简笔画的水平近两年急速上升,等龙凤胎长大一点,自己还能教他们。

他几笔就把翻斗雨量计的结构画出来,再向同志们介绍,一点没有不耐烦的样子。

自己花这么大力气干这些事情,除了水利信息化工作需要,利用计算机技术为水利口添砖加瓦之外,也是想尽可能的减少一些损失,包括人和物。水文上的同志掌握足够数据之后,很多东西是能算个大差不差的,至少具有指导意义。

这东西属于是原理简单,制造略麻烦,但是也没麻烦到哪里去,算是价廉物美的典型。

其实说来也简单,就是一个200mm直径的标准集雨器下面接个漏斗,漏斗下方是两个翻斗,两个翻斗永远保持一个在上一个在下,这种状态下,集雨器漏下来的水会灌入其中一个翻斗。

巧妙设计重心使得两个翻斗轮流接水,这样每翻一次斗就能通过磁铁和干簧管发出一个脉冲,至于其分辨率,取决于翻斗的大小,常见的有0.1mm、0.5mm、1mm几种。

这东西最妙的就是本身除了几个接点和干簧管之外,没有任何电路,极其简单。

简单到高振东一介绍完,同志们就全懂了,都不需要高振东再解释一遍,他们甚至有点大道至简的感觉。

“这个好,比我们水文上用的自计雨量计要简单得多。”

高振东笑道:“的确,对于你们来说,如果没有条件上数据采集器,用两根电线把雨量计线头接进一个带显示的脉冲计数器,也能工作,至少观测雨量的时候不用同志们往雨地里跑,而且这东西耗电极省,用TN液晶屏的话,两节1号电池能顶很久。”

和数据采集器相比,带显示的脉冲计数器便宜得一批。

观测雨量的同志有个特点,越是雨大,就越是需要去及时观测雨量,就跟水表抄表似的,而且雨量计必定是布置在上空净空条件好的地方,这就让负责观测的同志工作更加艰难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相关小说全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