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此条件下,光靠光电二极体,不管采用什麽方式,其电流转换比都不会好看。
「高总工,我记得我们好像也做出了太阳能板,也有几个百分点的效率吧?」有同志问道,虽然也很低,但是比起千分之几还是有数量级上的差异。
这事儿我知道啊,而且我知道得还很清楚,高振东笑着摇摇头:「太阳能板和光电二极体的结构就不同,两者没法类比的,而且光耦的光源那儿,还有一道发光效率的问题在呢。」
听明白了,那点儿电流在发光和感光阶段被盘剥了两次,结果自然不好看。
不过高振东也没完全否定这种想法,因为人家崔总工的想法至少解决了一半问题。
「不过你说的这个,倒是有个好处,提供了极快的开关速度基础,如果在它后面增加合适的放大输出电路,用光二极体的输出驱动放大电路,就能获得不错的输出参数。」
知道大家对后级的开关速度有疑惑,高振东又补充道。
「虽然此时光耦的开关速度,取决于那个放大电路的开关速度,但是至少此时我们可以把问题集中到解决这个放大器的速度上来,搭配不同的放大电路,就可以获得不同特性的光耦了。而且,这些东西,可以集成到一片矽片上来,虽然是两级结构,实际上器件还只是一整片,对于制造很有好处。」
高振东直接给出了他选定的终极答案。
输出端前级光二极体做开关,后级加上普通的三极体或者其他放大电路,也能获得很好的效果。
而且此时只要三极体的开关速度上去了,那自然电子开关的速度也上去了。实际上,光耦的终极形态——固态继电器就是这麽个结构。
只是固态继电器的实现,还需要另外一个东西,但是没有这玩意,高振东也能做出能用的电子开关来。毕竟能被称之为继电器,和普通电子开关那是不太一样的,有点门槛正常。
崔总工连连点头:「嗯,你提的这个结构好,茅塞顿开,先用一个二极体提供基础的开关速度,然后用后级放大电路来决定具体性能。这样就把一个问题给拆开了,好,太好了。」
1218厂的同志也是有自己的思考的,有位同志觉得这事儿有点脱裤子放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