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位老先生在很多很多年前就埋在了这里,见爷爷对这个衣冠冢如此恭敬地行礼,李适之也跟着行礼。
李承乾伸手抹去墓碑上的积雪。
李适之从来没有见过王珪,但却听说过王珪的事迹,这位从前隋时期,被皇帝贬黜,几次隐居终南山,之后又被李唐启用,但却再一次因波折贬黜,如此反覆之后,王珪就此隐居终南山。
因名望得到皇帝重用,却又几次因太正直,而被皇帝丢弃。
这样的人,应该对皇帝失去了信心才是,不论是哪个皇帝,也不论是谁当皇帝,只要是皇帝,都不应该信任才是。
直到老太爷太宗皇帝将王珪重新召入长安城,老太爷的麾下之臣有郑公,杜如晦,房玄龄,这些人都是王珪的好友,如此王珪又给了皇帝信任。
那就像是王珪给了皇帝最后一次信任,李适之觉得如果那时候老太爷辜负了王珪,恐怕王珪也不会离开终南山了。
等到王珪晚年的时候,他几次想要回到终南山,继续他的隐居生活。
却因需要教导魏王,而留了下来,这一留就到了寿终。
爷爷说他与王珪老先生其实并无交集,可在当年爷爷还是太子时,面对当年的五姓望族王珪老先生还是出了力的。
这是一位名仕,只要皇帝给予他信任,他就愿意尽忠尽职,却不要求皇帝再给予他什麽。
但凡说起当年的五姓望族,对李适之来说那就是很久远的事,现在的人们早已不再说五姓相关的事,如今还有五姓中人活着,可他们都不再以五姓自居了。
走回终南山上的行宫,李适之问道:「爷爷,以前会嘲笑读书的人是因为他们不是世家子弟?」
李承乾走入温暖的行宫,回道:「没有谁是生来就不该读书的。」
李适之颔首,又道:「张九龄每天都在骊山下等爷爷。」